民國70年代,台灣有著雨傘王國的美譽,而彰化更是這個王國的產業重鎮。當時台灣有著無數家庭即工廠,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,年輕的周淑秋和林金順也在民國73年創立傘骨加工行「祥蒼」,就此加入雨傘王國的行列。

不久,台灣的製造產業逐步西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中國大陸,為了保持國際競爭力,即便仍想留在台灣,周淑秋和林金順也只能順應當時的潮流,把工廠遷到快速崛起的深圳,成立傘骨公司「貝昌」。
然而,隨著小孩長大,加上父母年紀漸長,夫婦倆人決定以家庭為重,結束掉在中國大陸的事業,回到台灣,陪伴孩子和父母。突然從高壓的工作中釋放出來,
等到小孩開始離家過著學校生活後,

對傘業熟門熟路的倆人,憑藉著過去的人脈和信用,很快地就把整個供應鏈建立起來,而過往以傘骨為本業所累積的技術基礎,也讓倆人的再度創業之路走向高品質、富技術含量的高端傘具。除了賣給消費者一把好的傘,

高品質、免費維修,讓消費者看得到富雨洋傘的用心,即使初期因較高的售價讓人卻步,但一步一步紮實走來,如今
如今,隨著事業的發展,
